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,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。省委、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,始終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,持之以恒創優發展環境,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,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黨建引領,把民營經濟人士更好團結在黨的周圍
2021年7月1日,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。省工商聯組織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200余人,收聽收看慶祝大會盛況,企業家們認真聆聽、用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“七一”重要講話,進一步堅定了感黨恩、聽黨話、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。
2022年3月28日,臨汾市工商聯帶領企業家,赴汾西段村、霍州馮南垣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,深切感悟中國共產黨“為人民謀幸福、為民族謀復興”的初心使命。
......
近年來,我省全面加強黨對民營經濟的領導,深化民營企業家理想信念教育,引導激勵廣大民營企業家弘揚優良傳統,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自覺履行社會責任,把民營經濟人士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,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。
持續開展理想信念教育,一棒接著一棒跑。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省委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協調機制,進一步加強了黨對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領導。開展以“學黨史明理增信、感黨恩崇德力行、聽黨話鑄根樹魂、跟黨走圖強報國”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,舉辦“晉商大講堂”對山西省民營企業家開展集中性專題學習,建立了泰化集團黨建主題公園、潞寶集團紅色教育園等10個黨建教育示范基地,打造了以勝創能源集團等為代表的100個黨建示范黨支部,突出政治引領,加強教育引導,不斷夯實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思想基礎。開展最具潛力民企、準獨角獸企業、瞪羚企業等專題培訓,實施年輕一代企業家接力計劃,推動落實“晉商晉才”培育計劃,不斷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。
全省民營企業踐行晉商精神,牢記義利兼顧、以義為先理念,認真履行社會責任,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,積極參與了光彩事業、精準扶貧和公益慈善事業,做到富而有德、富而有愛、富而有責。在“千企幫千村”精準扶貧行動和光彩事業中,我省2603家民營企業實施了扶貧項目,累計投入資金42.96億元,幫扶貧困村6330個、貧困人口48.06萬人,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。目前,“萬企興萬村”山西行動已全面展開,我省廣大民營企業馬不停蹄,助力美麗鄉村建設。面對疫情,我省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,迅速組織資金、物資等馳援抗疫一線,積極組織開展志愿服務,投身疫情防控一線,科學有序推進復工復產,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攻堅戰貢獻力量。
主動服務,持之以恒創優發展環境
2020年9月,華翔集團在主板上市。集團總裁王淵對我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贊不絕口:“企業在過去幾年里發展速度非常快,這得益于省里出臺的一系列好政策。”
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。近年來,省委、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,接二連三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先后召開全省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等,連續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“30條”“23條”“70條”等政策措施,加大要素供給,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。成立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,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,持續跟進打造民營經濟創新生態、強化民營經濟要素保障等重點任務的落實。政法、發改、工信、工商聯等部門立足各自職能,出臺各項政策舉措,靠前服務,形成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。
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,一家高科技企業從拿地到開工建設,僅用了不到15天時間。公司董事長助理李小強說:“辦事效率高,‘標準地’提供了很大便利,省去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時間。”
“承諾制+標準地+全代辦”改革是我省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,省委、省政府以此改革為牽引,深化政務服務“全程網辦”,持續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營商環境。同時,頒布實施《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》《山西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》,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。
近年來,我省在創優營商環境、政務環境、市場環境、法治環境、融資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,我省民營經濟迎來了創業創新創造、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期。
發揮優勢,推動民營經濟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
在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,山西5家民營企業上榜,其中,鵬飛集團營收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,潞寶集團、晉南鋼鐵集團、建邦集團營收全部突破了300億元大關。
2021年9月28日,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,山西吉航攜無人直升飛機JH-700亮相展會,與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家企業同臺亮相。
民營經濟發展迅速,市場活力不斷激發,民營經濟為我省穩住經濟基本面、積蓄發展新動能,提供了堅實支撐,在穩定增長、促進創新、增加就業、改善民生、抗擊疫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2020年,山西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48.5%的GDP、58.3%的稅收、75%的城市新增勞動力、96%的高新技術企業。
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,必然是民營經濟大發展的過程。今年,我省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,力爭2025年底全省市場主體達到600萬戶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全省各類市場主體達到326.22萬戶,同比增長12.75%,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2.56%。特別是新登記市場主體15.59萬戶,同比增長達49.46%,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13.03%。其中,企業4.50萬戶,同比增長16.43%;個體工商戶10.99萬戶,同比增長70.03%。
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,必須做大實業、做強產業、做優主業,全面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。我省聚焦“六新”突破,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布局新興產業、未來產業。民營企業把握新經濟機遇,在流量型經濟領域搶占先機,通過創新“3+N”模式,成功落地全國首個數據流量生態園,園內民企加快轉型,實現彎道超車。一批傳統民營企業轉型發展數字經濟、文旅康養、現代農業,企業煥發新活力。山西建龍、晉鋼集團等鋼鐵行業民營龍頭企業率先開展智能化、數字化、綠色化改造,延長產業鏈條,提升創新能力;凱賽生物、字節跳動等一批民營企業積極投身信創、生物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,轉型轉出新優勢。我省不少民企加快發展循環產業、環保產業,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,推動綠色制造、綠色生產,參與碳排放、排污權等市場交易,參與生態修復、節能環保等重大工程建設,努力成為推動綠色發展的實踐者、受益者。
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,我省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,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,扎實推進數字經濟發展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等重點任務,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,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增總量、擴規模、提質效,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,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匯聚民企力量。
百舸爭流,奮楫者先;千帆競發,勇進者勝。伴隨著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豪邁征程,我省民營經濟已經激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,正在奮力書寫新的時代答卷。
基層故事
投身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
“打開低碳云賬戶,隨時能查看每一天、每個時段的用能情況以及預警信息。電、燃氣等用能數據秒級更新,走勢一目了然,更為關鍵的是,系統還能計算出碳排放量。這些實時數據,使企業能控管理更加主動。低碳云賬戶不僅讓企業掌握能耗底數、進行科學管理,還有節能降碳的功能。”5月7日,忻州市定襄縣一家法蘭加工廠負責人對低碳云賬戶津津樂道。
“低碳云賬戶的核心,就是幫助政府和企業搭建一個碳資產管理平臺和數字化服務通道。”低碳云賬戶服務提供商——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通說。
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,是一家專注低碳科技的數字能源物聯網企業。通過傳統產業與數字能源融合,企業為客戶提供負荷聚合、能源管理、綠電消納、碳匯管理等服務,打造“低碳云賬戶+虛擬電廠”為牽引的新型電力系統。
王正通說:“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,是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作出的重大部署,是省委、省政府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中謀劃山西發展,推動形成‘一群兩區三圈’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的重大舉措。我們將圍繞低碳云賬戶,提供‘低碳咨詢+數字產品+綜合服務’一體化減碳方案,建設碳排放因子數據庫,為企業低碳轉型精準賦能。作為民營企業,我們要搶抓機遇,發揮自身優勢,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效能和產業競爭力,積極投身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,助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高質量發展。”
打造數字產業創新“引擎”
“目前,我們園區創新開展‘云招商’,從面對面交流改為屏對屏溝通,與近20家數字經濟企業建立聯系并推進入園;‘云服務’不打烊,園區進一步挖掘線上服務潛力,為20余家企業提供線上入園服務;云端課堂不間斷,園區針對日常工作難點,開展《合同實務培訓》等線上課堂,提高園區綜合服務能力。”5月6日,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科技創新城化章北街,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辦公區內一片繁忙,總經理肖穆楠介紹,“公司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,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。”
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2021年1月正式開始運行。園區運營以來,帶動全國數據流量資源向山西省跨區域集聚,吸引數字物流、數字電商等數字經濟企業群體持續在園區注冊落地,迅速形成數字產業集群。截至目前,已集聚近170家頭部數字經濟企業,其中,獨角獸企業2家、上市公司7家。新增數字經濟產業完成直接投資20.9億元,帶動大學生直接就業逾1000人。數據流量價格洼地和數字產業發展高地基本成型,省外數字產業向省內跨區域集聚的態勢持續放大,以新業態催生的新動能正在逐步顯現。“多措并舉運營好數據流量生態園,全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。”肖穆楠對園區未來充滿信心,“將依托海量數據資源,為入園企業提供涵蓋數據分析、流量分發、投放優化、創意提效、內容營銷的全場景數據流量運營服務,形成數實融合、數據智能融合、產業鏈條完善、人才持續聚集、場景不斷豐富的數字產業生態。”
為山區群眾栽下“搖錢樹”
從昔日無人問津的“山旮旯”,蝶變為如今菇香陣陣的“產業村”,在71歲的交口縣石口鄉下蒿城村村民王明眼里,家鄉的變化一天一個樣。
走進該村香菇種植基地,100個標準化出菇大棚緊密整齊地鑲在道路一側的田地里。生產車間內,4臺全自動制棒機擺放有序,村民們正忙著制作菌棒,拌料、裝袋、滅菌、冷卻、運送,整套流程一氣呵成。如今的下蒿城村已經實現整村脫貧,正邁步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。下蒿城村之變,有我省民營企業“千企幫千村”行動的一份力量。
韋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香菇產業為支點,撬動了下蒿城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。“食用菌產業脫貧有優勢,公司探索總結了公司+村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。”公司技術部張蓉蓉介紹說,當年他們通過勞務就業、承包菇棚、產業扶貧資金入股、金融合作、輻射服務、土地流轉資產收益、公益救助、培訓教育等方式帶動了2040戶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產業發展實現增收,幫助23個村集體經濟破零。談及如今的生活,王明很滿意:“在種植基地當計件工,農閑時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,地里不撂荒,還能掌握一項新技能,日子有奔頭呢!”
在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,我省民營企業精準發揮自身獨特優勢,優化脫貧地區生產要素資源配置,建立產業利益聯結機制,帶動脫貧地區產業發展,為老鄉栽下“搖錢樹”,幫他們走上致富路。